高职新型活页式教材——双逻辑结构设计研究
高职新型活页式教材逻辑结构设计
高职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内容都属于知识范畴,包含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实践知识按照构成,可包含技术规则、技术经验、情境知识和评价知识;理论知识是经过验证的普遍规律,属于恒定不变的。
实践知识与专业技术发展相关,不同时期随着技术进步持续更新。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情境性,实践知识应占有较大比例。
依据高职教育知识够用即可的观点,可将理论知识分为基础知识、必要知识和拓展知识。
我们把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称为理论知识A,可根据课程的需要进行删减;把必要知识称为理论知识B,必要知识和实践知识形成高职教材的主体内容。
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内容,有必要作为教材的附属知识出现。以职业特质逻辑为编写主线的教材,按照职业活动流程,分为任务导入、任务实施和成果评价三个主要环节。
任务导入部分的任务布置和情境描述属于情境知识,即实践知识;任务实施部分的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为理论知识 A,必要知识为理论知识B。
技能知识和操作流程为实践知识,成果评价的评价方法为评价知识,即实践知识;评价依据为理论知识B,理论知识B和实践知识组成了职业教育教材的知识主体,这样就形成了以实践知识为主的高职教材知识结构模型。(见图1)
02双逻辑结构设计
从新型活页式教材的核心内涵来看,新型活页式教材可以充分站在高职学生学习和使用的角度去考虑教材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和使用方法等,以职业特质为编写主线,以职业活动为线索,以项目、任务和成果为编写单元的编写逻辑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短、平、快”的教学要求,但从知识的厚重度和系统性来看,是有所不足的。
知识的系统性关系到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潜力的培养具有较重要的意义。如果利用数字资源的建设进行补充,或许能从另一个维度弥补高职教材知识体系不完整的问题。
基于职业特质的逻辑结构为显性逻辑,对知识的系统性表达形成隐性逻辑,形成双逻辑的教材结构设计。
第一,显性的基于职业特质的逻辑结构。高职新型活页式教材既要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编写内容循序渐进,编写深度适当,更需要紧密结合职业岗位要求,强调职业性、实用性、适用性。
因此,高职新型活页式教材的显性逻辑也就是教材的主要逻辑结构,应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融入职业素质,用学习型项目串联整个教材内容,将项目分解为若干学习任务,若干学习任务对应若干技术能力和相对应的必要知识点。
显性逻辑显现出来的教材内容以能够培养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达到知识目标、道德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为基本要求。
第二,隐性的学科知识逻辑结构。为能使学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建议建立隐性的学科知识逻辑结构。高职教育“知识够用即可”的主要观点,导致高职学生知识系统化的构建是缺失的,也是高职毕业生在职场后续发展竞争中普遍不如普通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学科知识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理论体系,有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接收知识碎片,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学生的成长、自学能力的提高、职业发展等都很有益处。
尝试通过隐性的学科知识逻辑建立较为系统的知识架构,让学生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并能扩展相关知识,未必不是一个较为有用的方法。将学科知识制作成数字资源,以二维码的形式植入教材中,以基本理论知识和拓展知识为主要内容,分层次展示,形成隐性的学科知识逻辑。
“装饰施工图绘制”课程新型活页式教材设计
01教材编写逻辑的确立
“装饰施工图绘制”课程属于职业技术类课程,典型工作任务主要表现为施工图绘制流程,对项目成果有规范性的要求。
该课程的新型活页式教材以职业特质为编写主线,通过项目任务的展开形成教材的显性编写逻辑,关注对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的培养,树立装饰施工图绘制工作合规合法的职业观念,在教材内容中体现知识目标、道德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达成。
教材的隐性逻辑以装饰施工图相关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为编写主线,理论知识包括必要知识、拓展知识和外延知识,必要知识与项目的每个学习任务相关联,以纸质形式展现,拓展知识和外延知识以数字资源形式展现。
外延知识是指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和遵守的相关知识,如标准规范、规定规程等,这部分内容数量庞大,虽可以指导学生上网查找,但从教学实践经验来看,仅依靠学生自觉完成尚有一定难度,所以可查找后将其浓缩成必要的数字资源提供给学生,以方便学生快速查找,养成工作时严谨认真、遵守法规的意识。
拓展知识是对项目过程中必要知识的补充完善,尽可能和必要知识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装饰施工图绘制需要对装饰材料的性能、规格、构造形式和画法有全面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也很庞大,在纸质教材部分仅能对常见内容进行分析,而对理论性较强的绘制原理、编制原则等也需要系统地了解,所以要将这些内容以数字资源的形式分类展现,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提供方便。
02纸质教材的开发与编写
纸质教材内容以显性逻辑展现,以装饰施工图绘制的职业特质为编写主线,以实际项目串联职业技能,设计若干学习任务,包含任务导入、任务实施和成果评价三大环节。
任务导入环节中的任务分析和情境描述为实践知识,任务实施环节包括尺寸复核、制订计划、绘制施工图、文本编制等学习任务,对应技能知识、操作知识等实践知识和必要的理论知识,图纸审核任务即成果评价环节,包含评价标准和评价步骤,即实践知识。学习任务中融入知识目标、道德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要求。
例如,在任务分析的学习任务中,查找相关标准规范,形成遵守行业法则的职业思维;在绘制施工图的学习任务中强调正确、完整和标准,树立大国工匠严谨认真的职业精神;在任务设计中建立调查、计划、决策、实施、评估等环节,培养能综合解决问题的职业素质。
03数字资源的建设
双逻辑结构设计教材的数字资源可分为隐性逻辑的系统性知识数字资源和辅助教学的数字资源两大类内容。
第一,隐性逻辑的系统性知识数字资源。隐性逻辑的系统性知识主要包含拓展知识和外延知识,是对显性逻辑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是对各个学习任务中的技能点和知识点进行相对系统的知识梳理,其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便捷地形成系统性知识成为可能。
隐性逻辑的系统性知识数字资源隐藏在二维码中,对它的整体逻辑关系辨识起来会有一些难度,建议在纸质教材中单独制作知识树,把各类知识的相互关系以树形表示,使读者对隐性逻辑结构清晰明了。
另外,隐性逻辑知识体系宜采用模块化形式组成,将知识单元最小化。只要保证模块的独立性,即可保证隐性逻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如把根据施工图绘制的知识内容分成标准规范模块、材料构造模块、现场勘测模块、装饰施工图模块、图表模块、审核模块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短板,按需选择模块扩充知识,使学习从通用型学习向个性化学习转变。
第二,辅助教学的数字资源。其与当前比较流行的立体化教材的数字资源类似,用于辅助教学,解决学习难点问题,而且学习无时空限制,便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开展。这类资源以视频、音频、模型、图像、文档等形式出现,主要有教学视频展现、操作步骤展现、案例展现、习题和答案展现等。
例如,“装饰施工图绘制”课程教学中,针对较难理解的装饰构造深化内容,制作动画和 AR 模型,通过模拟旋转、拆解和组装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装饰构造的立体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