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航空职业学院

光影铸魂砺青春 精神引领育新人 ——航空工程学院成功举办“八种精神”主题观影教育活动

时间:2025-10-17 20:29:42 来源:本站编辑 作者:本站编辑 阅读:

图片1.jpg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道德、法治、劳动、吃苦、奉献、工匠、团队、创新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八种精神”,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筑牢青年学子信仰之基,砥砺强国报国之志,航空工程学院团总支积极响应校团委、学生处工作通知。于近期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光影铸魂·砥砺青春”八种精神主题观影教育活动。本次活动于本月14号、15号、16号连续三晚,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大讲堂隆重举行,分别组织学生观看了经典影片《横空出世》、《黄克功案件》与《惊涛骇浪》,以光影艺术为载体,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与精神淬炼。

精心策划:以光影为媒,涵养时代精神

此次主题观影教育活动,是航空工程学院团总支深化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创新育人形式的重要举措。活动紧密围绕“八种精神”的核心内涵,精选了三部具有强烈时代感、深厚思想性和高超艺术性的经典影片,旨在通过生动直观的影像叙事,将抽象的精神理念具象化、形象化,使学生在沉浸式的观影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提升境界。学院团总支高度重视此次活动,从影片遴选、场地协调、宣传动员到现场组织、观后交流,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周密部署,确保了活动的顺利开展与教育实效。选择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大讲堂这一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场地举行,更增添了活动的庄严感和仪式感,强化了育人氛围。

图片2.jpg

《横空出世》:铸就创新、奉献、吃苦与工匠精神的丰碑

图片9.jpg

14日晚,活动在史诗巨制《横空出世》的恢弘画卷中拉开序幕。该片深情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内无经验、外断援助的极端困难条件下,广大科研工作者和人民解放军官兵如何凭着惊人的毅力与智慧,隐姓埋名、风餐露宿,最终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壮丽故事。

影片中,以冯石、陆光达为代表的科学家和官兵们,面对技术封锁、物资匮乏、环境恶劣的重重考验,展现出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正是本次活动所倡导的“八种精神”中创新、奉献、吃苦、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与生动诠释。创新精神贯穿始终,从理论突破到技术攻关,无不闪耀着自主创新的光芒;奉献精神感人至深,无数参与者放弃个人名利,将青春乃至生命献给祖国的国防事业;吃苦精神令人动容,他们在戈壁荒漠中战风沙、顶烈日、忍饥渴,以惊人的意志克服艰难险阻;工匠精神体现在对每一个数据、每一道工序的极致严谨与精益求精上。

图片4.jpg

观影过程中,同学们全神贯注,无不被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前辈们崇高的精神品格所震撼、所感染。大家深刻认识到,国家科技的强大、民族的屹立,离不开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与矢志创新,更离不开那种为国家利益甘愿牺牲小我、在艰苦卓绝中追求卓越的坚定信念。这为航空工程学院的学子们锚定了精神坐标,激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与科研中,勇于挑战尖端领域,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图片5.jpg

《黄克功案件》:彰显法治、道德与奉献精神的严肃课

15日晚,影片《黄克功案件》为同学们上了一堂深刻的法治与道德教育课。该片聚焦延安时期轰动一时的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大队队长黄克功因逼婚未遂枪杀女青年刘茜一案,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时期,面对功勋卓著的革命功臣触犯法律时,如何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公正处理,维护法律尊严与边区政权纯洁性的历史抉择。

影片深刻揭示了法治精神的核心要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功劳多大、职位多高,一旦触犯法律,必须受到公正审判与应有惩处。这体现了早期共产党人建设法治社会的决心与探索,对当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镜鉴意义。同时,影片也深刻拷问了道德精神的底线,警示每一位革命者、每一位公民都必须坚守道德良知,加强党性修养与个人品德锤炼。黄克功从英雄到罪犯的蜕变,是道德失守、特权思想滋长的悲剧,而其最终的伏法,则彰显了革命纪律与司法程序的严肃性。此外,剧中以雷经天为代表的司法工作者,秉持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顶住压力,依法办案,其所展现的正是对革命事业、对法律信仰的深沉奉献精神。

图片6.jpg

这场观影引发了同学们对法治、权力、道德与人性的深入思考。大家认识到,法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障。作为新时代青年,必须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升法治素养,锤炼道德品格,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才能行稳致远,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惊涛骇浪》:高扬团队、奉献、劳动与吃苦精神的壮歌

16日晚,活动在抗洪救灾题材影片《惊涛骇浪》的磅礴气势与感人细节中推向高潮。该片艺术再现了在特大洪水灾害面前,全国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血肉之躯和顽强意志抵御洪魔、保卫家园的英勇事迹。

图片7.jpg

影片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团队精神的巨大力量。从指挥若定的将领到舍生忘死的士兵,从坚守岗位的干部到自发抢险的群众,各方力量紧密协同,形成了抗击自然灾害的铜墙铁壁。这种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重要法宝。奉献精神在洪峰浪尖闪耀,以张子明连长、林为群等为代表的解放军官兵,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毅然跳入激流,用年轻的生命践行了人民军队的铮铮誓言。劳动精神体现在抗洪抢险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扛沙包、堵管涌,还是抢修堤坝、转移群众,都是艰苦卓绝的劳动创造,凝结着无数劳动者的汗水与智慧。而全体抗洪军民在极端疲惫、环境恶劣条件下持续奋战所体现出的坚韧不拔,正是吃苦精神的真实写照。

影片中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抢险场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让同学们数次热泪盈眶。他们深切感受到,在重大考验面前,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强大凝聚力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这种以人民为中心、舍小家为大家的价值追求,这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未来将投身于国家重大工程、特别是航空航天领域的航空工程学院学子而言,这种团队协作、勇于奉献、崇尚劳动、不畏艰苦的精神品质,更是他们未来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

成效显著:砥砺青春志向,汇聚奋进力量

连续三晚的主题观影教育活动,场场气氛庄重,秩序井然,取得了圆满成功。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八种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心田。观影结束后,各团支部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流讨论、主题团日活动,同学们踊跃分享观影心得,结合专业学习与人生规划,畅谈对“八种精神”时代内涵的理解与感悟。大家普遍认为,这次活动是一次深刻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坚定了他们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决心。

图片8.jpg

“光影铸魂·砥砺青春”。此次八种精神主题观影教育活动,是航空工程学院团总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次生动实践。它成功地将思想引领融入文化育人之中,通过经典影片这一青年喜闻乐见的载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了使命担当、锤炼了意志品格。展望未来,航空工程学院团总支将继续探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与路径,持续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领悟并自觉践行“八种精神”乃至更多中国精神的时代价值,鼓励他们将观影激发的澎湃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勇攀高峰的实际行动,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