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体制的建立
一、全程监控,遵循质量管理与控制科学原理
1+X证书制度是在放管服背景下采用市场化机制探索职业技能水平认证的新探索,打破了原职业资格证书由行政部门背书、行政部门组考、行政部门颁证的“包揽式”运营模式,采用了更具市场化特征的“发证”“用证”分离的模式,即由第三方——培训评价组织独立开发标准、组考、颁证,由企业决定对证书是否认可。无论是在职业教育领域还是从教育发展历史的角度来看,1+X证书制度是一个时代特色鲜明的新事物,其试点推进过程也必然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提升的螺旋上升过程。要确保试点推进各环节科学、规范,必须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统计工序控制(StatisticalProcessControl,SPC)是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从而达到保证与改进质量的目的。SPC强调从过程、整个体系出发解决质量生成过程出现的问题,其监控重点在于“P”,即“过程”。构建全过程监控的1+X证书制度试点管理体系(图1),一是科学设置观测维度,即从“人、机、物、法、环”五个维度分别设置师资水平、专业建设水平、教学与培训资源建设水平、试点制度保障水平和当地产业发展水平五个观测指标。二是划分质量受控区间,根据职业院校试点专业建设基础与试点目标,科学划分五个观测点的控制下限(LCL)、中心线(CL)、控制上限(UCL)。三是实施质量检测与控制,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下,对各级机构、试点院校、培训评价组织开展五个维度的观测和监督,及时发现超过控制上限的激进试点行为,避免“唯试点规模论”“滥培训”“滥发证”和影响职业院校常规教学的情况出现,确保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及时发现试点中存在的试点推进不力、违规试点等问题,对低于控制下限的消极试点行为进行整改,确保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四是要科学测算和调整中心线,随着试点工作向纵深推进,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得到提升。随着试点的推移,要确保大部分职业院校试点五个观测指标在中心线上下震荡,需要逐步调整中心线,并将中心线的水平作为试点整体推进水平评价的总体依据,作为下一轮构建SPC理论模型,确定新的控制上、下限提供实证依据。
二、责权明晰,厘清政、校、企三方职责分工
试点初期,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和培训评价组织三方在试点中权利、责任、利益边界划分不清晰,工作内容有重叠或者有真空的状况较为常见。构建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管理体制,要明确受控对象的监管范围。根据政、校、企三方职责分工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可以建立政、校、企三方作用关系模型(图2)。
一是教育行政部门。作为职业院校的主管机构,应充分考虑国家发展重大战略、结合当地区域经济基础和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发挥统筹职能,引导培训评价组织、指导职业院校科学开展试点工作;发挥监管职能,对辖区内的试点工作合法性、合规性进行严格监督和审查。二是职业院校。试点过程中职业院校的基本任务是开展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由此延伸出强化教师队伍、完善教学资源、开展书证融通研究等延伸职能。因为职业教育基础薄弱,培训评价组织尚处于培育期,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意愿强、但是底子薄,所以职业院校还需承担起协助培训评价组织建设考核站点和考核组织的附加职能。三是培训评价组织。其主要职能包括标准制定和考核颁证两部分。标准制定职能指培训评价组织开发充分反映行业需求、反映国内一流水平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促进证书被社会广泛认可。考核颁证职能指培训评价组织建立完善的证书考核流程,组织职业院校师资训、建设标准化考场、组织学生考核和颁证。
三、纵横联动,健全各级试点管理与服务机构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是项一体化设计的系统工程。政、校、企三方相互独立、各有分工,要做到全省统一推进,必须纵向各级管理层层落实责任,横向机构间、部门间协同推进。一是省市校,健全机构。建立各级试点工作推进办公室、领导工作小组或协调机构,专人专班,责任落实到人,统筹协调推进各级试点工作。二是校企协同,互为补充。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优势和行业企业的岗位资源优势,建立校企协同平台,共同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职业院校协助培训评价组织建设标准化考场和组织学生考核工作,协同推进试点。三是政企同向,共同引导。教育行政部门与培训评价组织各司其职,分别发挥其统筹优势和专业特长,兼顾服务整体和体现特色,满足行业企业岗位人才需求,以试点为抓手,共同引导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科学规范,建立标准化试点准入审核流程
积极稳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标准化的试点准入审核机制和相关流程。一是发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宏观统筹与资源聚集优势,建立多级审核、多方参与的试点准入机制。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下,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SPC控制模型,建立科学的试点标准化准入机制,对试点工作的五项观测点从合法合规性、现有水平、预期水平、试点可行性四个维度进行评判,择优开展试点,把好试点准入标准关。二是发挥“智库”优势,建立跨地区、跨机构、跨行业的专家委员会。广泛吸纳来自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的专家,为试点工作科学管理、稳步推进提供决策咨询,把好试点科学关。三是发挥职业院校办学主体优势,把好试点准入关。学校要结合办学实际和优势开展试点,充分考虑专业建设基础与试点资源需求之间的增量关系,高水平专业、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先行试点,逐步带动其他专业参与试点,确保试点计划切实可行。(节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11期)